header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语言助力绿色发展 || 外语教育与科研创新的多领域融合
发布时间:2025-06-13 作者: 访问次数:

  外国语学院团队致力于湖湘文化传播、中外文明互鉴、濒危方言保护和绿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近年来,立项课题九十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三十余部,师生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百余次。 

  01 绿意传声,译助非遗——生态翻译推动文明互鉴 

  秉承生态翻译理念,我们探索湖湘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聚焦书院、女书、香道等非遗文化的英译策略,出版了《英语世界的中国书院学》等专著,助力非遗传承与创新;同时关注区域与国别研究,深入挖掘中俄文学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撰写了学术专著系列《意识形态对中俄文学译介的影响》《齐奥尔科夫斯基宇宙思想研究》《宏伟的现实主义——阿·托尔斯泰的生存智慧与创作美学》等,探讨了中俄两国的文学文化交流脉络。此外,还出版了《中国林业2011-2015》《地下宝藏》等译著,推动绿色文化与生态理念的国际传播。 

外国语学院教师部分代表性专著、译著

  02 语脉守望,文化薪火——湖南濒危方言保护 

  胡萍教授团队20余年扎根湘西南,致力于当地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填补了该地区的语言研究空白。团队出版了《湘西南汉语方言研究》《语言接触与湘西南苗瑶平话调查研究》等系列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成果获得第10届、第15届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作为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胡萍教授提出的《关于在湘西南建立首个濒危语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入选2023年湖南省政协重点提案(编号0801)。其新著《中国濒危语言志·湖南新宁瑶族峒话》作为语保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入选2024年商务印书馆“年度十大好书”。此外,团队还指导学生采集湘西南苗族歌谣,荣获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湘西南语言生态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也为推动文化传承和区域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外国语学院胡萍老师系列专著

  03 科研引领,教研相长——科研助力绿色文明传播人才培养 

  团队利用科研赋能教学。通过《人工智能时代MTI现代翻译技术教学与创新研究》《AIGC赋能研究生学术英语素养提升研究》等项目,依托湖南绿色发展中心等科研平台,我们革新翻译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国际胜任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科研成果为基石,我们探索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元化路径,围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展开智库研究,教师团队因此屡获大奖,如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亚军、全国思政教学案例特等奖等。这些科研成果又反哺教学。我们指导学生完成《玩转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新媒体公益推广》等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翻译类代表性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90项,取得了“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国赛笔译金奖、湖南省高校研究生英语翻译大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为生态文明传播提供人才支撑。 

外国语学院教师部分代表性获奖项目

外国语学院学生部分代表性赛事获奖情况

  

footer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3122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处技术支持